应云顶国际官网入口邀请,2020年7月1日下午2点30分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央云顶国际官网入口研究员、中国云顶国际官网入口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民康老师在云顶举办了《以表演为经纬——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法论纵横谈》线上学术讲座。
为适应当下中国传统音乐学科自身的学术需求,针对形态学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中不被重视的这一现象,本次讲座杨老师以形态学和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范畴,探讨传统音乐形态在国内民族音乐学中的运用研究。
杨老师指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法论由音乐民族志方法论范式结构和民族音乐符号学两大学术系统组成。前者具有宏观—思维—观念层、中观—学理—学统层和微观—实践—方法层三个方法论层次,后者则以形态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层面划分。本次讲座主要是探讨“微观 —实践—方法层”以及形态学层面存在的五种分析范式。
杨老师以表演为经纬,介绍了五种分析范式之间存在着三种互补的分析层次。
其一层次为表演前后的并列关系,表演前是以“乐谱”为研究起点的传统音乐形态学分析,此为范式一。表演后是以“音声”为研究起点的描写音乐形态学分析,此为范式二。西格等学者提出范式一是为表演者(局内人)服务,范式二是为分析者(局外人)所使用的论点,两种方式也可用“主位的”和“客位的”加以区别。
第二层次为表演前后的交叉关系。这一层次主要分析音乐文化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前景到背景)”的互动关系,最终延伸出穿梭在表演前后的模式到模式变体,可以运用表演后到表演前”的简化还原音乐分析和“表演前到表演后”的转换生成音乐分析两种分析范式。前者又分为前景(模式变体) 到中景(模式) 阶段、仅呈现“深层结构”阶段以及具有“结构”与“延长”的申克音乐分析这三种简化还原的分析方法,此方法为范式三。转换生成音乐分析是指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规定性乐谱系统及概念模式化的音乐思维通过音乐表演的中介行为外化为音乐声,从而实现了音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生成”过程向表层结构的过渡和释放,此为范式四。
第三层次为立足于表演过程的中轴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以表演为中心,研究“表演中”的仪式音乐民族志形态分析法,此为范式五。杨老师认为范式五具有强大的中央(或整合)装置条件,是因为仪式音乐民族志形态分析研究的是整个“仪式过程”。相比于上述其他范式,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现实性、当下性”,更是强调“在场性”,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其他四种范式在仪式音乐研究中都有所运用,这就是范式五所具备的整合装置条件。
上述五种传统音乐分析范式集中体现了目前国内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路径,杨老师最后表示有关“以表演为经纬”的研究刚刚开始,近些年又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论点,学者在研究前应对此类核心理论有所了解,把自己置身于音乐学术的情景之中,解决目前存在的学术问题,更好的发挥以表演作为“中央装置”的作用。